• 评论

  • 分享

  • 收藏

新庆爷快乐头,适马105mm F2.8 DG DN MACRO

刘庆

2020-10-28 15:57浏览 0

  • 标签:
  • 适马
  • ART
  • 105微距
这就是传说中的Super APO Plus?


说起咱们以往的镜头测试相信各位身经百战看得多了的观众肯定也比较清楚我们的套路了,以跑分为主的方案确实很方便多款镜头之间进行比较,但面对某些产品的时候标板跑分的方案确实也有些无能为力——一个是超广角镜头,在之前的超广角镜头评测当中我们都会红字注明标板测试“仅供参考”,因为一般来说超广角镜头在正常使用当中的打开方式都是无限远合焦,对于近摄缺乏优化结果出现比较大的偏差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当然了归根结底这个问题还是在于标板不够大,但是咱弄不起也没必要弄一层楼那么大的标板,所以对于超广角镜头来说我们一般都会附上大量实拍样片作为参考,从样片中反映出来的素质可以很好的体现在实际远距离对焦时候镜头的素质。除了超广角之外还有一类镜头比较难以通过标板拍摄来反映素质,难到之前我们根本没做过这类镜头的测试,这就是微距。

 

微距镜头的问题跟超广角镜头正好相反,常用的工作距离对于标板来说太近了,中距离标板的实际精度无法满足较高放大倍率下微距镜头的要求,只能跑一个中距离下的测试得分。有些同学可能会问了那实际上中距离也很有用啊,十几年前拿佳能百微拍人像的不是很多吗——个人觉得那时候主要还是偏向于没什么办法,人像焦距的85mm镜头不管是f/1.8还是f/1.2素质都实在是有点让人没眼看,需要数毛的话可能微距镜头反而是比较合适的选择。但是到现在时代变了,各家厂商不管是FE还是Z还是RF甚至L口的85mm镜头都已经进化成了高素质的代表,这时候再去拿微距镜头拍人像,必要性已经没有多年前那么大了。

 

这次参与测试对比的微距镜头有三支,分别是索尼原厂的FE 90mm f/2.8G OSS、适马FE卡口的105mm f/2.8ART和适马EF卡口的70mm f/2.8ART(配MC-11转接环)。主角是新的适马105mm f/2.8 DN MACRO ART,另外两支算是陪跑。


当然肯定还是会有想着微距为主兼顾一下中远距离拍摄的,所以这次测试里也安排了中远距离的两组对比,大家可以一起看一下。



镜头介绍

 

 


105ART跟70ART对比除了采用原生FE卡口之外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改用了即使在最大放大倍率下都不会伸出的内对焦设计,滤镜口径为62mm。前组距离镜筒边缘很近,考虑到微距镜头的使用场景建议还是拧个UV。



最近越来越多的镜头喜欢采用菊花倒装的设计了。



镜头尾部,采用原生FE卡口,设计上是可以使用增距镜的,但问题是适马还没有推出自家FE卡口的增距镜,L卡口版本可以使用1.4x和2x增距,FE版本就没办法了。不过即使不能套增距,相比70ART的好处还有全密封设计不容易进灰。



侧面,控制部分从上到下分别是A/M对焦切换、多功能按钮(可自定义,默认是对焦停止)和对焦限位器,限位器从0.5m开始分割为两档,方便拍微距和远摄的切换。



光圈环也来到了镜头上面,带有Click/Declick切换,不过个人感觉有点徒增功耗的意思,谁会拿个微距镜头拍视频还切换光圈需要declick啊?

 

△结构图与MTF

 


实拍测试


由于近摄无法跑分所以我们直接采用对特定目标的实拍对比来体现三支镜头的素质,场景均经过选择用以体现某方面的素质表现。机身都采用索尼a7R4,全默认设置,ACR默认设置解码。

 

近摄——规则纹理细节

 

纹理细节方面在收缩两档光圈之后三支镜头差距不大,105 2.8ART看起来细节对比度更高一些。


近摄——不规则纹理细节

 

这个场景当中70ART和105ART表现接近,相比90/2.8G都略胜一筹。

 

近摄——全开光圈色散

 

这个场景区别比较明显,适马在105微距发布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这支镜头的抗色散能力,实拍下来确实也所言非虚,之前70ART就已经是APO级别的色散控制了,那105ART这次算是……Super APO Plus?至于90G的色散相比两支适马来说更明显。

 

近摄——小光圈色散

 

收缩2挡半光圈之后色散的表现类似,105ART几乎不可见色差,70ART稍微有一点点可见色散,90G色散依旧明显。

 

中距离——分辨率与色散


中距离拍摄下适马70ART和105ART的色散控制倒是几乎一致,锐度方面有些许差距。而90G跟这两支镜头对比起来似乎是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意思了。

 

无限远——分辨率与色散

 

远距离拍摄的时候90G的色散倒是没有近摄下那么夸张,但仔细对比之下还是可以看到比两支适马ART更明显一点点。适马内战的话倒是没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差异。


抗眩光,不多说了,懂的都懂,一图流。

 

另外是几张专属于105ART的实拍素质展示:


 


总结:短板补完版本的终极微距ART

 

实际上从各种测试和实拍结果来看105ART纯就素质而言相比70ART并没有非常明显的领先,大概也是70ART已经足够优秀,105ART即使更强也需要传说中的什么一亿像素全幅机身才能展示出对比优势。

 

105ART相比70ART的改进更多的还是细节,一个是专为微单设计的原生短法兰距版本不需要“焊屁股”,在现在新购机用户基本都选择微单的背景下算是迎合了历史大势。再一个就是更长的焦距,微距这东西说实话还是长了才好用,短微距的工作距离让人非常难受,不管是抖动还是补光都非常困难,这一点相信用过手机凑数微距头的人应该都体验比较深刻。然后就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色散控制,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更不容易出现色散。要说缺点嘛可能一个就是价格,虽然5000多块钱也说不上多贵,但是看一眼70ART才3500元的价格,而且也同样有FE卡口版本可以选(焊了反正也差不多大嘛无所谓),不是微距发烧友的话确实有点买不下手的意思就是了。原生卡口带来的诸如对焦性能、控制按键之类的提升,在一支微距镜头上的实用性确实有点受限,个人感觉,这些方面的区别,还不如70mm和105mm这种焦距的区别来得大。

 

至于90微,这支镜头差不多是跟FE卡口同时诞生的产物,确实各方面有点老了跟不上时代的意思,据说索尼明年会重制一批初代FE镜头,希望名单里有它的身影吧。






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添加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