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 分享

  • 收藏

【索尼a7C套机&腾龙70-300】轻巧高性能 ——By 唐芃

唐芃

2021-01-20 16:35浏览 0

  • 标签:
  • A7C
  • 70-300
  • 腾龙
  • 索尼
  • 长焦


其实在早些时候,因为某些机缘巧合,我就已经摸过了索尼最新的全画幅微单α7C。但由于时间所限,简短上手之后,这台机器给我留下了一个最深刻的印象——小巧轻便。不过在2020年年末,我有幸能够通过兰拓众测与「全画幅小7」索尼α7C再度相遇,不过这次还有一位新的小伙伴加入其中——腾龙70-300mm F/4.5-6.3 Di III RXD(型号 A047)。



索尼α7C+2860套机与腾龙70-300mm A047



先给诸位简单客观的介绍一下这一套器材的数据吧。


α7C体积虽小但是五脏俱全,你可以把它视作是Mini版的α7III:2420万像素全画幅传感器搭配BIONZ X处理器,机身五轴防抖自然没有落下,ISO感光度范围为ISO100-51200,693点相位检测+425点对比度监测和10张每秒的连拍速度。不过去掉了军舰头,并采用了更类似于α6XXX的外观设计后,让这台机器在体积上有了明显的优势,而且这台相机还换装了侧向翻转屏,对于vlogger录制视频也十分友好。日常带相机出门的话,我显然会更倾向于带α7C而不是自己手上的α7R IV。这里也放一下这两台机器的在尺寸上的对比。







小巧的体积确实方便携带,但或多或少还是有些妥协。第一点是浅手柄带来的握持体验确实有些一般,第二点相信也是因为控制体积——电子取景器,虽然与α7III都采用了236万像素的XGA OLED Tru-finder取景器,但是α7III上取景器的放大倍率为0.78倍,而α7C则为0.59倍,简单来说就是α7C的电子取景器看起来更“小”,有时候用电子取景器取景时会有些费力。第三点可能跟多的跟我自己的习惯有关——单卡槽设计,双卡槽在拍摄某些题材的时候(比如下文中提到的)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双卡槽对于分别拍摄、扩展存储或者是备份存储也更加友好。

 

不过,索尼毕竟给这台机器的定位是入门级别,更何况这小巧的体积摆在这里,性能也没有明显缩水,还要什么自行车?

 

这个套头有点惊喜——FE 28-60mm F4-5.6


有人可能会说28的广角端不够广,F4-F5.6的光圈不够大云云,但我还是觉得,在α7C这样的机身上把镜头体积控制住,换取更加平衡的手感比单纯追求特定参数要来的更为实在,更何况这支镜头的表现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值的。



索尼FE 28-60mm F4-5.6



用索尼自己的话说,FE 28-60mm F4-5.6是索尼最小最轻的全画幅标准镜头,这应该也是索尼做的第一只沉胴式镜头,采用7组8片的光学设计,而且其中3片还是非球面镜片。就我自己的使用感受来说,FE 28-60mm F4-5.6可以说是狗头不狗:各档光圈下的分辨率表现不错且稳定,没有十分明显的紫边绿边,可能是因为光圈略小的关系,所以这支镜头的暗角也并不明显,总之这只套头在对付大部分的拍摄场合和题材中可谓是绰绰有余了。











不过我觉得这支镜头的一大劣势还是在于这支头由于光圈较小,更偏向是一支阳光头,在室内等光线条件不佳的条件下,就只能靠硬拉ISO来保证快门速度,虽然α7C的高感表现不错,但还是或多或少对拍摄有些影响。





不过相对于定位相同,焦段和光圈相近的友商的 Z 24-50mm f/4-6.3而言,我觉得索尼的这支28-60mm没有那么浓厚的塑料廉价感,操作手感更佳,且个人感觉在画质表现上略胜一筹。.


性价比之选——腾龙70-300mm F/4.5-6.3 Di III RXD(型号 A047)


如果你现在索尼E卡口系统里选择一支70-300mm焦段的镜头,刨去转接的选择,原生卡口上几乎只有两支镜头可选,一支是索尼自家的FE 70-300mm F4.5-5.6 G OSS,官方售价达到了8600元,而我显然对另外一只镜头更感兴趣——腾龙70-300mm F/4.5-6.3 Di III RXD(型号 A047)。



索尼α7C搭配腾龙70-300mm F/4.5-6.3 Di III RXD A047



腾龙70-300mm F/4.5-6.3 Di III RXD(型号 A047)这支镜头跟之前出的腾龙大三元也好,28-200大变焦也好都采用了相同的设计语言,通用67mm的滤镜口径,搭配α7C机身也不会觉得突兀。


作为一名飞机迷,我常常会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带着相机去机场附近拍飞机,我常用的装备是索尼的α7R4与索尼的FE 100-400mm F4.5-5.6 GM OSS。换做α7C与腾龙70-300mm F/4.5-6.3 Di III RXD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轻了太多。虽然长焦端损失了100mm的焦距,但是换来了更为轻便的拍摄体验,至少对于我目前的拍摄需求,比如在八卦台,基本还是够用的。





索尼α7C搭配腾龙70-300mm



索尼α7RIV搭配腾龙70-300mm



拍摄当天偶遇东航旗下的一二三航空首航北京,特意换上α7RIV来拍摄,来看看腾龙这支镜头的表现。由于飞机到北京的时候时间略晚,光线一般,为了保证快门速度ISO也拉的比较高,对画质还是有些影响。即便拍摄这张照片时光圈全开,放大到100%看,还是能够喂饱α7RIV上的那块传感器。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相比较于我手上的α7RIV,α7C的开机速度有着明显的提升。比如上面这张图其实是我走向停车场的路上抬头一看,偶然抓拍到的。当然这也证明了这支镜头搭配α7C机身时在对焦速度和精准度上都有着很好的表现。此外,这支镜头虽然没有自带镜头防抖,但是在搭配α7C的机身防抖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之后呢,我又带着α7C与腾龙70-300mm F/4.5-6.3 Di III RXD来到了广州白云机场一个非常有名的拍机点。相比较于同行的朋友单反+200-500mm f/5.6而言,α7C+腾龙70-300mm F/4.5-6.3 Di III RXD在负重上显然就有了优势,不过70-300在这里也只是够用了,希望腾龙未来出个同规格的100-400mm焦段的镜头。

 

关于画质呢,腾龙这支镜头喂饱α7C上那块2420万传感器显然没有问题,不过光线好了之后也让我能真正感知到这支镜头的表现如何,简单来说这支镜头在全开光圈时还是略有些肉,而且即便是开启了机内矫正后,这支镜头在全开光圈时的暗角还是略有些明显,使用了Adobe Camera Raw带的校正文件后才得以改善。








拍飞机对于相机和镜头的一大考验就是对焦。对于α7C机身而言显然没问题,而腾龙这支镜头在对焦速度和精度的表现上都相当不错,能够紧紧咬住高速起降的飞机,也能在摇摄连拍时时锁定住飞机。一扫我对副厂镜头的担忧。


当然这里就有几点缺点要提出来了。

 

首先就是单卡槽的设计,拍摄飞机显然是要开到10张每秒的最高连拍速度,我个人又习惯开无压缩RAW,对于存储而言压力还是有些大。恰好当时我用的是一张已经有素材在其中的存储卡,拍一趟飞机下来很快就把卡刷满了。这个时候就得费一番功夫去找卡换卡,有时候就有可能错过一些精彩的瞬间。当然我也能理解,这么小的一台机器,显然放双卡槽是不太现实的情况。

 

另外一个就是没有摇杆。当年α7M2这个设计可以说是相当的反人类了,结果没想到α7C上居然还沿用了这样的设计。确实,α7C的自动对焦系统性能确实不错,但是我还是存在需要手动控制对焦点的场景。当然可以通过触摸屏来控制,但是触摸屏在选择对焦点时,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在精确度上,乃至是手感上,我觉得都跟摇杆有着较大的差距。


接下来是更多腾龙70-300mm F/4.5-6.3 Di III RXD样片

.









总结


对于很多的人的第一台相机,对于一台入门级的全画幅微单,尽管或多或少有些瑕疵,但是索尼α7C做的已经是很好了——平均水平的机身性能,素质不俗的套头,再结合上轻便小巧的体积,着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会不会出一个α7CII也让我有些好奇。

而对于腾龙70-300mm F/4.5-6.3 Di III RXD而言,就像我在最开始说的,这是索尼原生E卡口里为数不多的70-300mm焦段镜头,相比较于原厂的70-300mm而言在价格上有着明显的优势,画质表现也不差,能够很好的兼容索尼机身上对对焦功能,使用下来跟原厂镜头无异。

总之呢,无论是α7C套机还是腾龙70-300mm F/4.5-6.3 Di III RXD,放在他们所对应的市场里,我个人觉得这两款产品都是性价比相当不错的选择了。



- 感谢阅读 -



750 × 506

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添加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