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 分享

  • 收藏

让记忆更美好——酷看EGO详评

一朝入梦

2025-01-14 17:30浏览 0

  • 标签:
  • 相机
  • EGO
  • 3D立体


tips:本文6150字,全文阅读预计需要20分钟,可以根据需求跳读。

一、3D立体视频的前身今世

3D电影对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早在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爱情的力量》就问世了,当时需要两台放映机同时播放,每半小时就得暂停换片,所以剧情不能超过半小时,不然会严重影响观众的体验感受,并且两台放映机的画面稍微不同步,整个效果就毁了;因此在数码时代到来前,它并没有那么受众。


2009年,电影《阿凡达》风靡全球,极大地推动了国内3D影院建设,银幕数量仅用了2年时间就从80余块猛增到1000块以上;


而富士在它开映之前3个月,就推出世界第一台家用的3D照相机,采用1000万像素CCD传感器,视频分辨有720p,支持3倍变焦、带氙气闪光灯、双麦克风等。



也是它开创了3D行业先河,提供了配套编辑软件、照片冲印等等。


后来索尼、松下等也推出相应机型,分辨率达到了“主流”1080p。


但这些机器的销量极为惨淡,主要原因三点:
1、自带的那一小块显示屏需要在特定角度才能看到立体效果,如果要在电视等大屏幕上看的话,配套设备要几十万,很难跟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


2、弱光环境下几乎不可用,传感器太小,画质差 ,1080P的分辨率被左右眼分开后,所看到的画面仅720P而已。


3、产品定价极高,基本要一万多(相当于现在3万),是单镜头产品的3倍以上!


时间来到2018年,许多厂家推出了360全景与VR180一体相机,lnsta360 EVO、Kandao Qoocam 360、联想Mirage Camera等,保证续航时间,它们无一例外的砍掉了屏幕,都只能通过WiFi连接手机进行实时取景,而且防抖较差,全身电子裁剪处理,开启后画面会出现跳动、变形等问题。


在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一家主流视频平台给这种格式做适配,再加上头戴显示器进行捆绑销售,导致门槛又被进一步提升,当时手机分辨率也普遍在720p,直接用vr盒子把手机放进去观看的效果非常差;因此这些产品跟他们的先祖一样,没多久就停产了,现在连闲鱼都找不到几个能正常使用的。
就在去年6月,苹果发布vision Pro,整个VR+空间视频得到“飞速发展”,当时的苹果15Pro就已经支持空间视频拍摄,佳能后续又推出了镜头RF-S7.8mm F4 、RF-S3.9mm F3.5 等,专业级与进阶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我们本文章的主角:QooCam EGO,比苹果提前了一年发布,但也在第一时间更新了相关软件进行转码。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空间视频一定会被广泛普及!

需要注意的是全景360VR180SBS(空间视频)

全景视频只是让你在观看时,能看到各个角度的图像,所以是平面的,没有任何立体感,却因为其可以随头部转动,因此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类型。


VR180则是专业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但180度的视角过于宽,导致它大部分只适合纪实类拍摄,如果需要二次裁剪编辑成平面3D视频,那工程量会很大。


SBS空间视频:又叫左右格式视频,在不佩戴3D镜、VR眼镜时,看到的是从中间分开,两边几乎一模一样的画面。


目前手机、入门3D照相机均采用这种格式,而苹果的MV-HEVC则是升级版,记录主画面+左右眼的差别部分,既节省了拍摄时的空间占用,也让画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QooCam EGO外观

QooCam EGO 作为一款便携 3D 相机,将拍摄、观看、编辑分享合为一体,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上手难度,包装盒采用潮流设计,侧面英文主要突出“真3D”与“容易使用、分享”。


包装盒里面的配件非常多,基本上后续要用到的全给你配齐(除了充电器外……这点很苹果)整体质量还是很不错的。


回到产品主体,整体颜值还是比较高的,设计很简约,黑色版本会显得更协调。


它的屏幕为 2.54 英寸,分辨率却达到 1440*1600,ppi 有847之高!放到现在依然能够吊打两台苹果16,即使是通过目镜看到的放大屏幕,也没有明显的颗粒感。


两个镜片摄像头距离为 65mm,和人眼平均瞳距一致,因此拍出来的立体感会比苹果好很多。


机身上侧有:电源键、拍摄键,以及扬声器(扬声器声音特别小,即使开到最大也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听清)


左侧为:回放键与上下翻页键


机身右侧:电池盖、电池仓、 USB-C 充电接口及 MicroSD 卡槽;在不使用外接供电或充电时,一定要关闭好盖子,不然很容易因振动而导致断电(盖子也可以直接拔下来


机身底部则配备了相机常见的 1/4 螺纹孔,方便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稳定器或其他设备上。


3D 目镜是一个可以附着在相机机身上的外置配件,它通过光学结构将机身的屏幕部分的画面分离而形成左右两个画面,从而让双眼观看时形成立体感。

产品整体大小跟一般的运动相机差不多,重量也是非常轻,会DIY的朋友可以把它挂在航拍机上,通过WiFi控制去拍一些别样的美景!

三、产品交互设计

在装上电池及tf卡后,长按开机键,等待进入系统即可拍摄,值得一提的是,启动时间比较久,从按下电源键到完全进入系统需要22秒,而且首次启动后需要重新对焦,大约要4-5秒,因此有抓拍需求的尽量不要关机。

主界面参数如图所示:屏幕顶部显示剩余存储空间(建议改成还能录制多久的视频)及电量,底部则为拍摄模式(即照片/视频切换)、倒计时拍摄、曝光补偿 EV、视频帧率以及快门速度:


相机采用滑动手势设计,在使用中较为方便,可以快速切换不同界面,下滑「菜单栏」,轻点就能开关 Wi-Fi、锁定屏幕、调整屏幕亮度、进入设置,以及接受分享,十分方便;(目前查看照片时还不支持双指缩放,希望后续能更新上)

屏幕右上跟右下还带自定义快捷键与相机设置,点按菜单键(「三个点」的按钮),可以进入手动调整选项,在视频模式下,可调节的选项为曝光补偿、视频帧率、拍摄倒计时,以及快门速度。

其中,常用的「运动模式」下,快门速度有自动、运动1/100、1/250 共三档可选,对画面快速变化的场景更友好。

相机支持触摸自动对焦,在屏幕上点击要对焦的物品,等方框变成绿色即可,从速度上来看,属于反差对焦;

它也支持手动对焦,根据参考距离进行调整就能进行手动对焦,此相机最近的对焦距离为25厘米,能覆盖绝大部分场景;不过受芯片性能限制,它没办法跟微单一样自动跟焦,对于前后移动的物品拍摄效果不佳,移动幅度不大情况下能保证清晰度,就是立体效果会受到影响。

再来看看手机端APP,首页是VLOG模版,按照里面的提示进行拍摄就可以进行自动剪辑,但能用的很少,大部分是全景相机才能拍出来的特效。

让相机连接手机热点后点击中间的图标,即可进入拍照主界面,布局与相机的拍照设置一致,可惜的是不支持触摸对焦、横屏下按键还会挡画面;相机上有的对角线也不见了,手机这么强大的性能,应该把峰值对焦、亮度直方图等常用工具加上才对 .

自带的云空间容量完全不够用,也不能扩容,在60帧的情况下,大约存15分钟就满了,只适合放一些要多次分享的视频;优点是上传下载的速度很快,画质也没压缩。


进入相机相册后,无论视频还是图片必须下载才能看,这点让我十分不解,为什么不能像实时取景一样做个低清浏览?长视频传进来非常耗时间!加上相机屏幕那么小,选照片、视频都很麻烦,这是倒逼用户随身带读卡器的节奏啊!

手机端还有一个标定功能,小编怕把设备搞坏影响后续测试,就没有试用,个人感觉不太靠谱,应该用尺子在不同位置摆放物品进行矫正会更准确。

手机端的体验一言难尽,让人感觉是个测试版本,很不友好;

而电脑端就更“粗糙”了,进入主界面后,只能对视频进行截取、调视差、改画面模式,特有的一个镜头颜色差异矫正功能,使用后效果也不明显,其他功能一概没有,比手机端还“简洁”。

四、画质测试

为了对比测试,小编特意从箱底翻出来了2018年发布的小米8手机作为对照,看看能擦出怎样的火花:从摄像头硬件参数上看,EGO比小米领先一代,但分辨率很奇怪,图片(单目)仅为4000*3000,难道是默认启用像素4合一功能?(即4800合成1200万,提高进光量)

照片模式会输出分辨率为 8000*3000 的 JPEG 或 DNG 格式(即 RAW)照片,为后期调整提供更大空间,但空间占用比较大,一张照片要50MB,而且拍完后要等待3秒才能拍下一张,比较影响连拍;而 Jpeg格式很小,画质差别也不是很明显,对于普通用户足够用。

在屏幕上看着没问题的图片,结果导到电脑一看,天哪,这不是回到了诺基亚时代吗!EGO无论是锐度还是色散都一塌糊涂...

深信不疑的我切换了运动模式,多次拍摄、重新对焦等,也无济于事……这可是比它大四岁的古董手机啊!事实证明:它的镜片模组较差,远距离拍照时没办法跟手机相比。不过这么远的距离,也会导致拍出来的图片毫无立体感,

在光线充足的室内,近距离拍摄,依然是小米的色彩与清晰度出众,EGO拍出来的照片有一种雾蒙蒙的感觉(镜片已擦干净)

夜景的更是惨不忍睹,相同的ISO、快门速度、光圈,EGO直接拍成油画了,在手机“强大的”AI降噪下,画面还算干净,确实,芯片这方面也是EGO的硬伤

拍摄对比视频时手机设置为1080p60fps,因为ego相机最终输出的 3840*1080@60FPS(是两个 1920*1080)把手机设置成4k就太欺负人了.

单侧 1080P 的分辨率基本上能满足后期裁剪的需求,就是相机菜单内并未提供2D记录选项,必须将视频导入电脑后,再渲染剪辑出来,操作比较繁琐,希望后期厂家能更新固件加上此功能。

五、续航与遥控距离测试


(1)续航是这台机器的硬伤,它的电池太小了,官方标注仅有48分钟,虽然可以额外购买电池,但不支持快充,听说这台相机还非常容易过热,因此小编顺带把温度一起测了。


于是我花了点时间,搞到了该相机SGS拆解报告:可以看到主控位于两个摄像头中间,空隙用巨厚导热垫填充,外壳又是塑料+玻璃,这不是妥妥的“保温墙”吗?


果不其然,在自动关机温度设置为标准的情况下,仅18.6度的室温,40分钟就过热关机了,工程师设计时是把这个选项留给北方人用的吧?


在切换的“高”选项后,相机直至关机都未出现过热提醒,详细结果请看视频


总结一下:在亮度为10%左右,关闭WiFi,60帧满电可录制一小时13分钟,但电量在49分钟7%时就会卡住不再下降,所以你很难预估还可以用多久。


再插上充电器(未卸电池)的情况下录一个小时,也没有问题;随后小编把温度探头伸入电池仓内,测到的最高主板温度为47.2度,总计上升26.2度,这个发热量可以说是巨大了。
因为室温太低,因此没测到它什么时候会再次过热关机,但主板紧贴着电池,预计极限温度也不会超过60度,毕竟电池在高温下寿命衰竭很快,而且比较危险。
(2)再来测试下WiFi热点传输距离:通过Fcc网站查询可以看见,它的发射功率极低,连手机的零头都没有,可能是为了续航考虑吧。


不知道为何,官方把本来就有的蓝牙4.0屏蔽了,像一代那样出个遥控开关或者直接连手机岂不更好?蓝牙的功耗低到都可以忽略不计,希望官方在后续的升级中把此功能打开,不要白白浪费了这个硬件。


我用专业的WiFi信息查看器得知,在5G频段的情况下,其连接速度可以达到433M、80带宽,实测APP下载网速达到13-16MB/S,这个速度还剩可以,都能超越某些微单了.


2.4g主要是用来远程遥控、回传画面的,因此速率比较低,但基本够用。由于5G频段主要是在强干扰及导出视频才会用到的,平时控制相机用2.4G最好,即省电还传得远。


接下来小编一共去了三个地方测试,由于没有超长的卷尺,只能使用三频GNSS定位来记录距离有多远,测试结果仅供各位参考
1、没有任何WiFi,把设备放在草丛里,模拟有一定遮挡的情况,

.


结果无论2.4G还是5G都不会超过10米,就没办法正常回传画面了


通过分析软件可以看到,虽然此时还有-76db的信号,但其接收速率已经降至2Mbps,因此连控制它拍照都很难完成


2、在没有任何遮挡,离地1.5米的弱干扰情况下,50米内画面延迟不会超过1秒,模式切换之类反应也很快;经小编多次测试,画面较卡,但还能正常控制的距离为65米左右,再远就会出现与上次一样的:有信号没速率,失联的情况.


3、在室内干扰极强的楼道中,模拟演唱会、讲座等众多设备的情况


测试过程除了延迟时大时小外,30米的距离没有其它问题。


另外再提醒各位一点,这个相机的天线被设置在底部,也就是螺丝孔的旁边,使用时要避免把它放置金属表面,不然会极大的削弱信号强度!

六、待改进之处

(1)屏幕漏光 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通病:漏光,从买家评价的图片上看,很多台都有,让小编怀疑出厂时是不是没有做相关把控……这种情况在白天拍摄和观影时影响不大,但在夜间拍摄就会比较明显。


还有产品的公差很大:目镜卡扣非常紧,需要很用力才能把两边都扣上。


(2)续航不够长
同等体积的运动相机续航普遍在3-4小时,这款一小时都不到,且不支持边给电池边用的产品,确实有点落后;不明白厂家为什么不做成内置的?电池容量连9年前苹果5s都打不过,两个电池放在一起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苹果比他长一点,但是非常薄:


苹果:3.2*8.9*0.3=8.544cm² 酷看:7.5*3.5*0.6=15.75cm².....
体积几乎翻倍的情况下,容量还比它小,再不济用个高压电芯也行啊!这种软包锂电池没有铝壳,一旦受到挤压就容易发生变形,还会影响后续使用及安全性。


再加上这个电池没有库仑计,仅通过电压对电量进行预估,使用久了后必然出现虚电的情况,小编手里这台的已经:出现关机不充电,开机显示99%电量的情况了,还有上文提及的电量bug,希望厂家尽快修复:在黑屏之前提示10秒后自动关机之类。


(3)镜片与屏幕硬度太低
为了外观更好看,镜片被设计成长条形,但个人觉得镜片硬度与机身散热更重要,所以它并没有采用跟手机一样的蓝宝石镜片,很容易出现细微划痕。如果经常户外拍摄的话最好贴上膜)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目前主流的设备:(因为苹果16系列对空间视频拍摄并没有提升、佳能R5价格贵太多、vivo X100ultra不支持横屏拍摄等,因此均不在此表格内对比)


(1)如果一直在用苹果手机的用户,直接购买苹果15 pro及以上机型是最划算的,既能随身携带,画质也够用,就是帧率与立体效果差点意思
(2)对于有VR使用需求的可以买Beam Pro再配上官方的眼镜,可大幅度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单买手机的话意义不大,因为它目前并不能打电话与收发短信
(3)佳能R7+RF-S 7.8这套是目前准专业VR视频的录制设备,传感器、视频规格方面都是碾压级存在,它的4K还是通过6K超采样得到的,画质自然不用说,可惜都是国内还没有渠道能买到那颗3D镜头,还需要再等等


再来看一张国外评测的截图:苹果15 pro凭借更大的传感器及优秀的镜组,清晰度比EGO要好一些,但考虑到价格仅苹果的五分之一,也算得上很不错了;VISION pro拍出来是1:1的 2k视频,但传感器面积太小,是三者里面最模糊的。

七、附加测试及改善方法


首先测试的是相机功耗,给使用外接供电的朋友做个参考↓(视频)


耗电排名:屏幕亮度>视频帧率>WiFi,因此仅通过自身电池,想达到最长续航朋友:用手机开2.4G热点给相机连接,在APP上控制

改善方法

一、加长续航:通过可调电源测试,设备最低驱动电压为4.6伏,输入电压低于此伏数,就会在开机自检的时候黑屏,没办法正常启动,这是因为机身内置DC-DC降压电源芯片,并不是真正的直供方案。所以我们在选用充电宝时,一定要选择大厂,尽可能低纹波的,避免对图像或录制声音造成干扰!


最简单的“”打吊瓶”,缺点是移动的话很不方便,容易把线扯下来,导致充电口损坏,我本来想用磁吸充电口进行改装,可一装上去就会自动切换到目镜模式,希望厂家后期更新一个目镜检测开关。


目前可以查到最高转换效率的5v升压芯片为94%,再加上内部降压芯片的二次损耗,其效率很难超过80%;因此最好的方法是直接打印3d假电池,把触电直接引出来,再加上18650电池盒即可实现“超长续航”,国产电池远东已经把单颗容量做到4000mah,预计录3个小时毫无压力,2颗就能完美解决!


二、防抖:由于缺乏内置陀螺仪,ois光学防抖等硬件,防抖效果不佳(特别是走路时上下震动),比较影响观感,即使后期增稳也没有明显改善,小编实测目前最好的是搭配:智云云鹤稳定器M2s-3s,目前市场价在300~600元不等,为什么推荐它?


(1)相机电源动电口可以达1.2A,即使在最大亮度也能保证正常录制,完美解决充电线影响运镜的问题。


(2)这几款云台自带补光灯,并且支持PD边充边用,对于单人作业而言非常实用,大大减少拍摄设备数量


(3)云台整体重量很轻,对于新手来讲,不用花太多时间去练习臂力,长时间举着也不会很累。


三、过热:由于广东已经步入冬天,没办法测试温度达到多少时,会自动关机过热保护;但根据测试结果来看,夏天不容乐观,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直接购买M.2硬盘散热马甲,有外置录音设备的朋友可以购买带风扇款,应该可以改善很多。



文章的最后,给大家看一下它的硬件方案,由于sgs给的拆解图片很模糊,小编只能靠能看清的几个字母+参数排查得出它的型号,再加上是送测机,后续出现不同厂家的芯片也是有可能。


主板背面器件较少,主要是负责把输入电源转换成摄像头、soc等外围设备所需电源的模块,两个硅麦克风是底进音的,尚不清楚是数字还是模拟输出,实际录音效果还行,就是底噪有点大。


背面就是发热大户:主控的地盘了,说实话这个星宸的芯片用在运动相机,我还是头一次见,花了好长时间查还清楚是哪个型号,这类芯片本来是给汽车做ASDS辅助驾驶系统、碰撞预警用的,支持H256视频编码,最高画质4k 30FPS,可能是短边没有达到2160像素,才使得它可以录制60帧的视频吧,工作温度为-20-70度,但电池受不那么高的温度,不然散热也没问题。



系统固件包仅50MB左右,是基于Linux开发的,使用自带热点后可以通过Tentel的23端口连接,就是没拿到用户名跟密码,喜欢研究的大神可以尝试反编译。

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添加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