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新款适马FE 85mm f/1.4ART原生卡口无反镜头的单品测试(主要对比索尼85GM)。
先给只想看结论党放个结论:
分辨率:★★★★☆
色散控制:★☆
其它素质:★★★
性价比:★★★★
主观评分:★★★☆
(满分为5星,☆=0.5分)
与同类产品的性能位次排序:跟索尼85GM各有优势,在画质上互有胜负,对焦明显领先,体积重量是最大的缺点,尤其是作为无反镜头而言。适合需要一只对焦性能优秀的高素质85mm f/1.4镜头,或者预算有限又需要大光圈人像镜头的索尼微单用户考虑。
前言
在去年适马方面宣布要推出7支原生FE卡口镜头的时候,整个摄影爱好者的圈子都感到为之振奋——毕竟自从改组推出Global系列(S、A、C三大产品线)之后的适马镜头可以说是有口皆碑,成为单反用户们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选择。这次适马宣布要推出索尼无反原生卡口的镜头,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讲,对索尼无反用户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消息。
但是当真正的产品曝光之后,用户们的失落感也就随之出现了——是原生的FE卡口没错,然而光学上并没有做全新设计,依然是单反镜头那一套。至于后焦距与法兰距的矛盾则通过垫平(内置接环)的方式来补齐。其实说这是原生卡口倒也没啥毛病,毕竟适马还针对它做了对焦等方面的算法优化,使得它可以获取更好的使用体验。只不过对于终端用户来说,相对于期盼当中小体积高素质低价格的副厂原生卡口镜头来说,失落感确实是多了一些。
不过从产品布局的角度来讲这种操作倒也无可厚非,因为全新结构的镜头研发制造都需要一个周期,所以先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推出相关的小改款,从性价比出发先行占领市场,后续再针对性推出某些焦段的真·原生卡口产品,个人感觉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所以我们今天就来测试一下这一系列新品当中的一支——适马FE 85mm f/1.4 DG HSM ART。
这么看起来其实也还不错,跟单反版本的ART镜头外观一模一样。
但是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就……一个是接出来的这一部分做了个收口,再一个就是接出来的这一部分无论是配色还是材质都跟原来的镜筒部分有比较大的差距,如后后期适马能改为磨砂材质,或者像我们的租赁镜头一样自己缠上3M胶布会有改善。
体积方面,适马 FE 85mm f/1.4 ART和它的单反版本+MC-11基本一致。相比之下索尼 FE 85mm f/1.4 GM 显得小很多了。
上机实拍,搭配三代索尼全幅机身确实显得大了点,但是也没有那么的不可接受。
镜组结构。
官方MTF。
规格表(单反卡口版本)
分辨率测试
注:本次测试的方法跟之前相比存在较大变化,在往下阅读之前务必看完下面的新测试说明!!
测试说明:
之前传统的镜头测试都是通过尽量关闭机身校正,甚至较为极端的脱离机身(例如Lensrentals的MTF扫描仪、最早我们采用的统一转接)来获得“镜头本身的画质表现”。
然而随着相机系统不断的电子化,机身镜头结合提升画质的方法越来越成为主流,再纠结于镜头的“原生画质”,很多时候不得不说有些不合时宜。
所以从本次开始我们采用下面的测试方法:
1、都采用原生卡口机身,拍摄RAW文件。
2、分辨率测试的时候开启ACR所带配置文件或者RAW文件内置校正(针对畸变),打开色散校正(针对倍率色差)。如果两个配置文件都不存在,则根据标板上的参考线手动校正畸变,根据目视结果手动校正倍率色差。
3、在考虑了畸变校正和倍率色差修正对于分辨率的影响之后输出最终的分辨率测试结果。原始的倍率色散(关掉能关的校正之后)和畸变数值一并给出,仅供参考(防止色散实在太大在大光比环境下翻车的情况)。
4、由于暗角修正需要的不是镜头的分辨率,而是机身宽容度,故保留此项测试。
5、轴向(焦外)色散测试保留。
这个测试方案最终的目的是为我们的镜头数据库做准备。
这次FE卡口版本的85 1.4ART测试成绩跟之前单反版本的并没有什么区别,依然是中心画质不如85 1.4GM,但是保持了优秀的边缘画质。对于素质方面有所疑虑的大可放心,FE卡口版本的85 1.4ART依然是一支素质优异的镜头。
其它项目测试
色散
适马85 1.4ART在之前单反版本的测试当中,焦外色散就是一个相对严重的问题。这次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暗角
暗角方面原生卡口的表现相比之前用MB4转接测试的结果大了一丢丢。
畸变
通光量
对焦体验
之前我们在做单反版适马85ART镜头评测时,起对焦速度成绩就表现的非常亮眼,当时搭配佳能5D4机身取得了0.49秒的成绩,大幅领先其它竞品。这次索尼FE卡口版本能取得怎样的成绩?我们在搭配索尼 A7R3机身进行测试,均采用中央对焦点,对焦范围无限远到3米,计量时间3次取平均值,环境照度200lux。
对于纠结选择FE卡口85ART还是佳能口+MC-11的人来说,对焦,特别是追焦的表现恐怕是他们最关心的。我们采用记录仪录制视频的方式,来给大家呈现具体的对焦体验,分别是85GM、FE85ART和EF85ART+MC-11,搭配的机身是索尼A7R3。
从整体的对焦体验来看甚至FE85 ART相比原厂的85GM还要好不少,拉风箱之类的情况也比较少。这种情况倒也不意外,在之前的85 1.4镜头横评当中,85 1.4ART就是对焦速度表现最好的镜头之一。配合适马针对原生FE卡口的调整和优化,有这个成绩也并不意外。配合索尼无反的广域AF-C、眼控等功能,可以说是非常实用好用了。
盲评结果
单纯评价一件东西的“好”与“坏”并没有什么意义,尤其是镜头的成像风格这么主观的东西。所以我们仅在此公布原始图片对应的镜头型号,不再计票和给出玄学打分,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选择来进行判断。
A1:索尼85mm f/1.4GM
A2:适马85mm f/1.4ART
B1:索尼85mm f/1.4GM
B2:适马85mm f/1.4ART
C1:适马85mm f/1.4ART
C2:索尼85mm f/1.4GM
D1:适马85mm f/1.4ART
D2:索尼85mm f/1.4GM
E1:索尼85mm f/1.4GM
E2:适马85mm f/1.4 ART
实拍示意图
所有实拍示意图均有常规后期,所以就不叫样张啦。以下示意图均来自适马FE85mm f/1.4ART。
索尼A7R3、f/1.4、1/1250s、ISO100
索尼A7R3、f/1.4、1/500s、ISO100
索尼A7R3、f/1.4、1/100s、ISO125
总结与点评
实际上单就镜头本身的画质与体验来说,称作一支优秀的原生FE卡口镜头也并不为过。无论是全画面优秀的成像素质,还是超出原厂镜头的对焦体验,更重要的是只有原厂镜头一半左右的价格,从它的市场定位与表现来看,无疑是一件非常令人满意的产品。
但是外观设计确实是这支镜头的软肋,虽然我之前经常说“丑”和“贵”不是产品的问题(审美这件事情很个人,贵的话……那是因为你穷emmm)。还有一个就是比较重吧,长时间使用确实挺累的,当然单反版也是这样,甚至85 1.4GM也算不上有多轻便,作为高规格高素质镜头,这也是它必然会有的代价。不过瑕不掩瑜,这仍然是索尼微单用户值得选择的85mm f/1.4规格镜头之一。
暂无评论,快来添加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