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 分享

  • 收藏

哈苏 X1D-50c 中画幅相机测试

评测部

2018-02-21 21:36浏览 0

说到“权贵级无反相机”,你会想到哪款产品?A7R3?A9?抑或是徕卡SL? 实际上以135全画幅本身的定位(民用级高端玩具/流水线级生产力工具)而言就决定了差不多4~5万元就是单机身的价格上限了,旗舰135全画幅机身的上市价格一般也都会卡位在这个区间,徕卡的非限量版,不是土豪玩具的产品也概莫能外。至于更高档次的中画幅系统,后背+机身设计的产品之前定价都在10万元以上,5~10万元单机身的这个权贵级市场之前基本就是空白状态。

前言
 
 

说到“权贵级无反相机”,你会想到哪款产品?A7R3?A9?抑或是徕卡SL?

实际上以135全画幅本身的定位(民用级高端玩具/流水线级生产力工具)而言就决定了差不多4~5万元就是单机身的价格上限了,旗舰135全画幅机身的上市价格一般也都会卡位在这个区间,徕卡的非限量版,不是土豪玩具的产品也概莫能外。至于更高档次的中画幅系统,后背+机身设计的产品之前定价都在10万元以上,5~10万元单机身的这个权贵级市场之前基本就是空白状态。

 

当然啦,有空白就会来填空的,既然中画幅后背市场囿于定位本身,自降身价去PK旗舰全画幅系统的概率不高,那么我们另立产品线不就行了么?于是随着索尼2011发布的IMX161随着工艺成熟成本不断走低,我们也就看到了下面这样的产品:

 

 

哈苏X1D-50c是一款全新定位的中画幅无反相机产品,这种无反和通过后背加技术座机实现的无反系统不同,第一成本/售价更低(大概只有同传感器系统后背+座机的1/3),第二体积更小,第三电子化、自动化程度更高,更方便用户使用。

 

跟我们之前测试过的GFX50S相比,哈苏X1D-50c其实整体的设计思路跟前者并不一样,如果说前者更像是土豪玩具,后者就是一台比较便携、但是最大限度实现原本中画幅后背+机身系统所实现功能的干活工具。相比GFX50s,哈苏X1D-50c比较明显的特征有:

 

从单纯的规格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两台中画幅无反相机虽然定位类似,但是设计思路完全不一样,哈苏X1D-50c保留了中画幅系统常见的镜间快门和16bit RAW,随之带来的明显好处就是闪光同步速度可以顶到快门速度上限而且不损失输出功率。虽然是中画幅无反,但是处处可见传统中画幅相机的身影。而富士GFX50s更多的像一部换装了44×33中画幅传感器的民用级无反——更自由的各种翻折/拆卸设定、更方便花式转接的焦平面快门、一刀不砍的保留了富士自家X系列无反的胶片模拟……等等,都意味着它设计的出发点是土豪玩具,跟X1D-50c的干活工具定位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冲突,两款产品对自己用户群的定位都非常准确。

 

由于除去了颇占地方的焦平面快门组件,整个机身可以做得更轻巧纤薄,基本就是135全画幅无反相机的三围尺寸。整体设计也顺便以简洁为主,没有GFX50S一大堆花哨的转盘拨杆之类,由于工作机基本都是定好一个参数一直使用,调复杂参数可以借助触摸屏,整体而言也不会对这台机器目标用户的操控效率造成什么影响。

 

虽然快门挪到了镜头里但是镜间快门组件本身也不会很大,整个系统的体积依然可以做得非常小巧,搭载XCD 45mm f/3.5(等效35mm f/2.78)的套机,虽然没法像A7R3/A9+35/2.8ZA那样做到那么轻巧(135全幅在等效光圈领域的统治地位不是那么容易撼动的),但是相比之前的中画幅系统,至少可以一只手拎着到处拍了:

 

相信大家对于这两台权贵级无反相机的画质对比也非常感兴趣,之前富士GFX50S的画质我们做过评测,结论基本就是GFX50S=D5的高感+D810的宽容度+5DSR的分辨率,那么对于X1D-50c来说结果又如何呢?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对比测试吧。

分辨率测试

 


一个比较遗憾的点就是基于IMX161的这几台中画幅相机全部都没有去低通,导致画幅大一圈、镜头上更下血本的前提下极限分辨率相对于顶级135全画幅系统并不能拉开什么优势,甚至如果不看MTF50,而是看MTF20甚至10,还会因为低通的影响被135全画幅系统略微拉出一点优势来。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5DSR+Otus55这套系统的摩尔纹相比中画幅系统来说要严重得多,所以还是我们之前的结论,44×33传感器+OLPF+高素质中画幅镜头这套系统,可以在拥有和135全幅传感器+去低通+高素质全画幅镜头一致解析力的前提下,更容易避免摩尔纹的出现,也就意味着更适合棚拍之类带有织物纹理的拍摄环境。

 

△单纯的高分辨率不是44×33中画幅系统的绝对优势,高分辨率+低摩尔纹才是。Photo by Sunrise@花间映画,X1D-50c

 

动态范围

 

 

按照动态范围定义(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零输入响应)对两款机身的理论动态范围进行测试。在像素、量子效率和画幅相同的前提下,动态范围和实拍宽容度存在很好的正相关。

 

相对于富士GFX50S来说,哈苏X1D整体布局更小更紧凑,传感器散热更难;再加上可能为了提升短曝光的单帧静态画质,买回传感器来之后加了驱动电压降噪(类似于CPU加压超频),短时间曝光的动态范围领先富士GFX50S,但是长曝就崩掉了。加上镜间快门对于转接不利(GFX50S转接移轴镜头拍风光实用性非常好,尤其是佳能24移,又有f/2.73的等效光圈,又有18.7mm广角,还是82mm平面前组买滤镜各种好买好用,还带移轴,除了不能变焦简直各种完美),哈苏X1D-50c的高动态范围还是更适合在影棚当中(抗精细后期)或者室外拍人像(拉阴影)之类的场合使用,跟这部机器本身的定位一致。

 

△44×33mm中画幅传感器接佳能24移轴,普通82口径ND长曝演示,移轴5mm

顺便对于这两部中画幅机身来说,ISO1600/3200之后的感光度都是没有记录进RAW而是后期拉上去的,不过现阶段传感器高感光度下的底噪相对于散粒噪声来说都几乎可以认为等于0,这种操作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实际影响,了解即可。

 

实际宽容度

 

我们都知道单纯的动态范围只在画幅和量子效率相同的机身之间具有直接判定宽容度的价值,对于不同的传感器,实际曝光宽容度还需要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以“暗部有效像素”来表示,可以准确反映该相机能达到的实际宽容度。

 

有效像素的意义:在保证画质可以达到你所设定的图像信噪比的前提下,该相机可以输出图片的最大尺寸。

 

我们请出现在单张宽容度最高的135全画幅相机尼康D850来做对比,由于44×33mm的ISO100实际等效135全画幅的ISO59.5,跟尼康D850的ISO64拉不开什么差距,但是D850用的是2017年的传感器,无论是底噪控制还是单位面积的感光能力压这两部用2011年传感器的中画幅相机一头还是没什么压力的,所以出现这个结果也不足为奇。

 

实际上哈苏X1D-50c基准感光度下的宽容度只比135全画幅、同为ISO100的A7R3好了差不多10%,跟它们画幅面积的差距(41.5%)相比实在是有点不够看。传感器单位面积的画质虽然在慢慢逼近物理极限挤牙膏,但是几年牙膏攒下来提升还是不容小视的。

哈苏X1D-50c领先富士GFX50S的幅度倒是比较可观。

 

 

 

顺便推一下我们新版的宽容度天梯图,在可读性上做了不少优化。弃用之前引起争议(不过说实话这都能引起争议我有点遗憾,习惯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的线性标度,改为更符合“摄影习惯”的以2为底对数标度。判断某相机领先另一相机的宽容度档数,直接计算减法即可。

 

哈苏X1D-50c的宽容度领先富士GFX50S大约16.3%(0.218EV)。

 

 

高ISO画质

 

高ISO画质以各个感光度设置下正常曝光的“平场有效像素”作为评价标准,有效像素的意义与前面“暗部有效像素”当中的一致。

 

高ISO方面至少在我们现在这个宇宙,近几年的传感器下底大一级压死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也是等效光圈原理的理论依据之一(散粒噪声的信噪比等于整块传感器接收到的总能量的平方根)。哈苏X1D-50c和富士GFX-50s均可取得略好于135弱光旗舰尼康D5的高感画质(当然了,还是强调那个前提:都缩图到同样尺寸去比)。

 

哈苏X1D-50c领先富士GFX50S的高感画质大约0.08档(5.7%),差距不大。

 

总结

哈苏X1D-50c实际上无论从操控、附件、机身架构还是画质倾向,都跟富士GFX50S有显著的不同,如果说富士GFX50S是一部放大版的X-T2,那X1D-50c就是一部缩小版的H6D-50C,镜间快门、16bit RAW、TIFF直出、USB联机拍摄、1/2000s闪光同步……所有中画幅棚机的特性几乎都还在,除了机身小了之外跟使用传统中画幅系统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对于之前影室流程的兼容性非常好。难能可贵的是机身更小(相比富士GFX50S)的前提下画质反而更高,可以认为它就是给职业摄影师量身打造的一款干活神器。

 

如果你预算有限,也想体验一下这台划时代的中画幅无反相机,哈苏中国联合兰拓相机租赁提供了中画幅X1D-50c系统的租赁服务,只需要支付少许金钱便可体验使用,相比直接购买来说更加灵活。

 

 

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添加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