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 分享

  • 收藏

小体积GM,索尼FE 24mm f/1.4 GM首发快速评测

评测部

2018-10-22 14:11浏览 0



【前言】

众所周知G大师镜头(GM)系列产品是索尼给自家的全画幅无反系统打造的全新高端镜头序列,首款产品是大三元序列的FE 24-70mm f/2.8GM,随后又推出了FE 85mm f/1.4GM等产品。

 

作为旗舰序列,光圈规格和光学素质是首先要保证的东西。所以之前推出的GM系列镜头在体积重量方面相对于单反版本的同规格产品并没有什么优势,甚至较大体型的镜头配上体积小巧的微单相机之后比传统单反的大镜头大机身搭配还要显得不协调。不过近期发布的FE 24mm f/1.4GM倒是让人眼前一亮:

这才是“微”单啊——相信很多人第一次看到FE 24mm f/1.4GM搭配机身之后小巧协调的造型都会有这种感觉。相比单反卡口的24mm f/1.4来说在节约了法兰距差异的空间之后整体体积还能再小一圈,镜头自身体积也就跟FE 85mm f/1.8差不多,跟微单搭配显得非常舒适。

由于无反系统的法兰距比较短,做这种跟法兰距相近焦距的广角镜头的时候就可以不需要那么强的反望远结构,这也是体积控制得当的关键之一。不光索尼FE系统,其实其它卡口,当家的小体积镜头也都是跟法兰距相近的产品——佳能的40饼、宾得的40薯片、尼康胶片时代的那一堆45,等等等等。

在体积缩小的同时整个镜头的造型依然是非常的GM,光圈环对焦环、磨砂漆面不一而足,拿在手里颇有几分精致感。MF/AF开关、有级/无级光圈选择、快捷控制按钮依然是标配,镜头没有防抖,所以也就没有防抖选择开关。

△官方MTF(全开光圈)

 

△官方规格表

 

 

【分辨率测试】

注:本测试采用了新版测试流程,和2017年及更早的测试流程相比有较大差别,数据不能进行直接对比。

 

测试说明:

之前传统的镜头测试都是通过尽量关闭机身校正,甚至较为极端的脱离机身(例如Lensrentals的MTF扫描仪、最早我们采用的统一转接)来获得“镜头本身的画质表现”。

然而随着相机系统不断的电子化,机身镜头结合提升画质的方法越来越成为主流,再纠结于镜头的“原生画质”,很多时候不得不说有些不合时宜。

 

所以从本次开始我们采用下面的测试方法:

1、都采用原生卡口机身,拍摄RAW文件。

 

2、分辨率测试的时候开启ACR所带配置文件或者RAW文件内置校正(针对畸变),打开色散校正(针对倍率色差)。如果两个配置文件都不存在,则根据标板上的参考线手动校正畸变,根据目视结果手动校正倍率色差

 

3、在考虑了畸变校正和倍率色差修正对于分辨率的影响之后输出最终的分辨率测试结果。原始的倍率色散(关掉能关的校正之后)和畸变数值一并给出,仅供参考(防止色散实在太大在大光比环境下翻车的情况)。

 

4、轴向(焦外)色散测试保留。

从数据上来看FE 24mm f/1.4GM符合G大师镜头的一贯表现——即使考虑到矫正桶形畸变会导致中心区域图像压缩,矫正之后中心分辨率反而有可能提高这个因素,也比f/2.0的Batis 25/2表现要好一些。小光圈拍摄风光时到了95%区域画质才开始明显衰减(而且也不差),作为风光头也完全OK。整体来看镜头的最佳光圈是f/4。

 

【其他项目测试】

色散

索尼FE 24mm f/1.4GM的倍率(焦内)色差为:7.71μm

索尼FE 24mm f/1.4GM的轴向(焦外)色差为:9.65μm

 

作为一支大光圈广角镜头而言这个测试结果相对不错,实际拍摄时很难受到色散的明显影响。

 

暗角

索尼FE 24mm f/1.4GM的全开光圈暗角为:1.50EV

 

畸变

索尼FE 24mm f/1.4GM的畸变为:1.33%

 

通光量

索尼FE 24mm f/1.4GM的通光量为:T1.68

 

彗差与像散

△截图位置:画面最右上角。参数如图(f/1.4)。200%放大

 

不得不说这支镜头的彗差控制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在对准焦的前提下全画面一直到角都没有什么可见的彗差和像散(也正因为此本次测试没有类似之前的彗差范围圈,可以认为全像场都高度可用)。但前提是必须精准对焦,焦点稍有偏离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很明显的十字形像散(如下图),在使用的时候要多加注意:

 

焦外

虽然这是一支广角镜头,但毕竟配备了f/1.4的大光圈,很多人也会拿来拍一些广角特写之类的东西,所以也做了一下焦外测试:

口径蚀轻微,因为采用了高精度非球面镜,焦外光斑没有明显的洋葱圈痕迹——不过对于一支广角镜头来说使用率可能并不高。

 

星芒

△参数如图所示,局部放大200%。

 

星芒算是这个镜头唯一的明显缺憾,一直要到f/11才有一点点不明显的星芒,而且星芒上有明显的圆孔衍射条纹,实在需要的话,可能就得用星光镜这种东西了……

 

【体验与点评】

我们的编辑小熊在之前FE 24mm f/1.4GM的官方发布会上对这支镜头进行了简单实拍体验,样片和感受如下:

△1/250s; F1.4; ISO400

 

△1/100s; F1.4; ISO100

 

新镜搭配索尼A7RIII,拍摄人像时全程使用了眼控AF,因为构图的原因合焦位置基本在画面的1/3处,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画质还是不错的。(RAW转JPG,仅微调曝光对比度)

△100%焦点截图,F1.4景深较浅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疑惑,24mm广角为什么拍人像?大兄Dei,你听说过“私房之眼”吗?

 

除了人像,这支镜头最适合拍摄的还是大场景。

△1/250s; F5.6; ISO100

 

按照以往经验,G大师镜头的最佳分辨率在光圈F5.6左右,截取上图中的中心和边缘,看一下实拍的画质表现。

△中心(左),边缘(右)100%截图。

△1/100s; F8; ISO100

△1/500s; F2; ISO100

 

大光圈广角镜头的好处就是在较小光圈下可以获得全景深,但是大光圈时又可以实现主体与背景分离增加层次感。

△1/125s; F1.4; ISO100

 

这支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24cm,光圈全开下基本没有倍率(焦内)色散,有轻微的轴向(焦外)色散。


庆爷点评:

正如我之前一直在微博上所说的那样,这支镜头体积小巧、价格不贵(相对于其它GM)、素质OK,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它我 用 不 上——24mm f/1.4这个规格本身太尴尬了,配合这支镜头本身的高素质甚至给人一种屠龙术的感觉。

这不是索尼或者说24GM的问题,这是所有24 1.4镜头的问题。看**评价,佳能EF 24mm f/1.4L II的带图评价只有126条,甚至还比不上可能大家都认为很冷门的17移轴(133条)。

拍风光吧,24mm不够广还是定焦,构图真心难受。拍星空的通光和彗差控制倒是一把好手,但是24mm很多场景也都是不够用的;拍人像吧,没法像16mm一样拉大长腿,拍全身又比较怪,只能拍半身带点虚化交代场景。然而构图不方便不说,这时候工作距离都快贴脸了,对于社恐患者来说实在是……。拿来扫街吧,人家没准会问你,哟,拍的不错啊,什么手机拍的?

总而言之这支镜头本身没什么问题,是否需要它基本取决于你是否需要、用得上、以及会用24mm f/1.4。当然了,如果自己拿不准的话,租一个试试先才是最好的。

 

ET点评:

尽管索尼和蔡司都没有对“ZA”系列镜头的未来做出表态,但ET还是认为G + GM肯定会代替G + ZA—— 24/1.4、85/1.4都是原本更适合“小蓝标”(ZA)标志的规格,现在都挂上了“红G”(GM)。综合多家厂商的访谈,目前想要发挥微单结构的优势,一方面镜头焦距应该是广角、超广角,另一方面则是镜组尽量后移(靠近CMOS)ET觉得预算足就索尼FE 24/1.4 GM,预算紧张就适马ART 24/1.4 DG HSM。可能有朋友说FE 24/1.4 GM在APS-C微单上也可以当做“35/2”来用,ET建议有这种想法的朋友还是再看看佳能EOS R和RF 35/1.8 微距 IS STM吧。

 

小熊点评:

拿到这支镜头第一感觉就是真的很小。作为索尼FE卡口的第30支镜头,FE 24mm F1.4 GM在保证G大师镜头一惯高分辨率表现的前提下,依靠微单短法兰距的优势实现了轻量化小型化的设计。官方建议零售价11300元的价格也让它有足够的吸引力。至于这支镜头的适用性,我想说存在即合理,接下来一段时间有机会长时间使用一下这支镜头,到那时候应该会有定论吧。

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添加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