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 分享

  • 收藏

“玄学流”标准定焦镜头及其系统性能横评

刘庆

2017-08-25 17:14浏览 0

  • 标签:
  • 标头
  • 横评
标准定焦镜头(严格来说对于135全画幅来说标头就是焦距在43mm左右的镜头,约定俗成下一般45~58mm的镜头都可以算作标头)可以…


前言


标准定焦镜头(严格来说对于135全画幅来说标头就是焦距在43mm左右的镜头,约定俗成下一般45~58mm的镜头都可以算作标头)可以说基本上是人手一支的神器了(除非你只拍风光或者用大三元干活,一水的变焦镜),可谓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镜头规格。其实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是标头这个规格下其实有各种各样的多样化设计:


有以蔡司Otus 55 1.4、索尼FE 50mm f/1.4ZA、适马50mm f/1.4Art为代表的反望远结构高素质流;


有以佳能/索尼/尼康50mm f/1.8为代表的又不是不能用廉价流——即使索尼尼康的50 1.8镜头略贵,整个系统在获取同样的虚化和弱光性能的前提下相比非135全画幅系统依然相当廉价;


还有以佳能EF 50mm f/1.2L、索尼A卡口的50mm f/1.4ZA、尼康AF-s 58mm f/1.4G为代表的“玄学”流,在设计的时候不追求绝对素质,而是力求获得不错的焦外表现和氛围感。这种镜头也有相当多数的拥趸。


这一次,终于轮到“玄学流”标头了。



跟一水的反望远结构素质流标头不同,玄学流标头一般都采用Planar这种经典结构——体积和重量的控制也就相当不错。即使是f/1.2这种规格,也并没有很夸张的体积和重量。



前组都是凹进去的,即使不上遮光罩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都是各家镜头的经典造型。


本次测试我们试行一下把“镜头画质测试”和“系统性能测试”放在一起进行。


镜头画质测试部分包括:

  • 统一转接之后的分辨率
  • 色散
  • 暗角
  • 通光量
  • 畸变

系统性能测试部分包括:

  • 原生卡口系统的分辨率
  • 弱光性能
  • 成像风格
  • 对焦速度


镜头画质测试部分统一转接A7R2这个自不必说,系统性能测试部分我们选择了三家价格1.5万元左右的高像素机身——实际上不管是价格还是定位,这三台机身都有一定的重合度。它们分别是佳能EOS 5Ds R、尼康D810和索尼A7R2。

 

镜头画质测试——分辨率



读取某个位置的分辨率数据时,使得镜头在相应的位置对焦,以排除部分镜头的场曲问题导致读数出现偏差的情况。

本环节所有测试均为MTF50分辨率(50%还原度下的截止空间频率),单位LW/PH(线宽每图高)。



就镜头本身的素质而言三支镜头在玄学头最常用的全开光圈下中心画质并没有显著差异,索尼50 1.4ZA SSM稍微好一点。而都比f/1.4的话,佳能50mm f/1.2L USM稍微好一点,不过差距也不大。这种镜头小光圈应该不常用,仅供参考。



35%(内三分点)方面全开光圈和f/1.4光圈画质都是佳能<尼康<索尼,不过小光圈下尼康AF-s 58mm f/1.4G异军突起,然而很遗憾这种头就是给人全开用的,小光圈用的还是少呀。



65%(外三分点)下全开和f/1.4光圈都是尼康>索尼>佳能,而且佳能EF 50mm f/1.2L USM和索尼50mm f/1.4ZA SSM收缩光圈之后画质提升都有限。小光圈尼康依然是一枝独秀。



95%(边缘画质)全开光圈和f/1.4画质排名是尼康>索尼≈佳能,收缩光圈时尼康AF-s 58mm f/1.4G依然可以获取不错的画质提升,而索尼和佳能的两支镜头提升有限。

 


镜头画质测试——杂项

 

色散

分为倍率色差(焦内色散)和轴向色差(焦外色散)两部分。计量各焦段下全画面色散的最大值,为其在像方焦平面(传感器平面)上的实际宽度。


玄学流标头的色散控制一向不怎么过硬,佳能EF 50mm f/1.2L USM更是跑出了一个“紫边王”级别的分数。尼康AF-s 58mm f/1.4G和索尼50mm f/1.4ZA SSM相对还凑合,但是后期修紫边绿边依然是一件避免不了的事情。

 

暗角

由于佳能EF 50mm f/1.2L USM的光圈是f/1.2,全开光圈暗角相比另外两支镜头来说会严重一些。另外两支f/1.4的镜头,尼康AF-s 58mm f/1.4G的暗角情况稍好,不知道是不是有焦距略长的优势在里面。

 

畸变

标头的畸变很少有太夸张的,这三支镜头表现也基本相当。

 

通光量

镜头结构、片数组数都类似的情况下通光量和最大物理光圈基本正相关。

 


系统画质测试——分辨率


其实严格来说我们这里的测试方法有点问题——索尼50mm f/1.4 ZA SSM镜头是A卡口的,对应的原生卡口高像素机身是A99M2而不是A7R2,或者至少应该拿个LA-EA4接环来进行测试。但很不巧公司自己的LA-EA4被客户把膜捅坏了,借我们镜头的热心粉丝自己也只有LA-EA3。所以只能用LA-EA3转接A7R2来进行测试,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原生卡口”(理论上跟A99M2拆了膜一样)吧。


佳能EF 50mm f/1.2L USM配的是佳能EOS 5Ds R机身,尼康AF-s 58mm f/1.4G配的是尼康D810机身,这个应该没有什么疑问。

测试方法和数据标准与前面相同。



由于4台机器都是高像素、无低通机型,互相之间的像素差异并不算大,加上镜头本身素质不是太好,并没有什么通过像素数量“逆天改命”的情况出现,除了35%点佳能大光圈画质稍有翻盘,以及全开光圈中心画质下尼康AF-S 58mm f/1.4G吃亏吃得更多了之外。

 

系统性能测试——弱光性能


弱光性能测试方面依然采用有效像素的形式进行描述,有效像素的物理意义与之前针对相机的宽容度和高ISO测试相同,都是在要求的最低输出信噪比下,该系统可以输出的图片的最大尺寸。


测试方法为将高动态范围灯箱置于与相机固定的距离,使得其中六个灯板到相机焦平面的照度分别为100、50、25、12.5、6.25、3.125lux。(100lux正常曝光的参数大概是ISO100、1/50s、f/1.0,差不多就是可以被称为“弱光环境”的门槛)。固定相机快门速度为1/60s,全开光圈(相信弱光环境拍照没人会不这么做吧?),调节ISO使得指定灯板正常曝光,读取信噪比数值并计算出有效像素。


除了相机的高ISO效能和镜头的通光量之外,镜头的暗角和某些图像传感器边缘数字部分的辉光干扰问题也会影响弱光性能,并且有些人需要全画面的弱光性能(比如拍星空),有些人不需要(比如拍人文人像),故取2个区域进行弱光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如下:


由于佳能EF 50mm f/1.2L USM的光圈是f/1.2,在弱光性能测试当中显然会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高ISO画质较好的索尼A7R2把这个优势给缩小了一些——虽然还是没能弥补半档光圈之间的差距。中心区域弱光性能的差异相比边缘区域的差异要大,应当与佳能EF 50mm f/1.2L USM的暗角稍重有关。至于高ISO和镜头规格都不占优势的尼康D810+AF-s 58mm f/1.4G则在弱光性能测试当中垫底。


不过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索尼A7R2+50mm f/1.4 ZA SSM是三个系统当中唯一一个带防抖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在被摄体基本静止的环境下获取更好的弱光拍摄能力。但对于会位移的被摄体和银河之类的特殊弱光题材而言,依然无能为力。

 

 

系统性能测试——对焦速度



三个系统的对焦速度排名为佳能>索尼>尼康,尼康由于马达问题对焦确实偏慢。而索尼这套系统不是真正的原生卡口,所以此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成像风格盲评与实拍样片点评


既然是玄学法杖,那么直出照片的观感显然就是非常重要,甚至比硬素质更重要的东西。我们在之前的推送当中对这三套系统的直出效果进行了盲评: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对应的结果:


A组:


A1:佳能5DsR+佳能EF 50mm f/1.2L USM——345票(52.43%)

A2:尼康D810+尼康AF-s 58mm f/1.4G——132票(20.06%)

A3:索尼A7R2+索尼50mm f/1.4 ZA SSM——146票(22.19%)

我认为它们之间没有区别——35票(5.32%)

 

这个场景中胜出的是佳能这套系统,仔细看可以发现尼康的成像有一些发灰,而索尼的对比度不高而且色彩偏青。佳能这套确实有着不错的第一观感。


B组:

B1:索尼A7R2+索尼50mm f/1.4 ZA SSM——106票(16.11%)

B2:尼康D810+尼康AF-s 58mm f/1.4G——356票(54.1%)

B3:佳能5DsR+佳能EF 50mm f/1.2L USM——130票(19.76%)

我认为它们之间没有区别——66票(10.03%)

 

这个场景当中尼康AF-s 58mm f/1.4G胜出,对比观察发现尼康这支镜头确实在近摄的焦外表现上最为出彩,焦外平滑,过渡顺畅。

C组:



C1:尼康D810+尼康AF-s 58mm f/1.4G——185票(28.12%)

C2:索尼A7R2+索尼50mm f/1.4 ZA SSM——142票(21.58%)

C3:佳能5DsR+佳能EF 50mm f/1.2L USM——273票(41.49%)

我认为它们之间没有区别——58票(8.81%)


这一次三个系统的得票数接近了一些,虽然佳能5DsR+佳能EF 50mm f/1.2L USM获得了最多数票但是并没有过半。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图3的反差较大,明暗对比明显,大概是它比较讨喜的原因吧。


D组:

D1:尼康D810+尼康AF-s 58mm f/1.4G——116票(17.63%)

D2:佳能5DsR+佳能EF 50mm f/1.2L USM——351票(53.34%)

D3:索尼A7R2+索尼50mm f/1.4 ZA SSM——152票(23.1%)

我认为它们之间没有区别——39票(5.93%)


这次胜出的依然是佳能系统。不过这里的变量是机身的白平衡,佳能机身在这个场景当中可以保证基本准确(其实也有点偏蓝,但是似乎偏蓝会有点“德味”?)。尼康的还原严重偏红,而索尼A7R2的白平衡实际上最接近现场观感,然而没办法呀,玄学系统,真实未必讨好眼球。


E组:

E1:佳能5DsR+佳能EF 50mm f/1.2L USM——138票(20.94%)

E2:索尼A7R2+索尼50mm f/1.4 ZA SSM——165票(25.04%)

E3:尼康D810+尼康AF-s 58mm f/1.4G——280票(42.49%)

我认为它们之间没有区别——76票(11.53%)


再一次票数接近,虽然优胜者尼康D810+AF-s 58mm f/1.4G依然不过半数。可以看到在这种焦外主打的拍摄场景下,58 1.4G的玄学表现还算可圈可点。

 

总结与点评


严格来说索尼50mm f/1.4 ZA SSM的定位并不是玄学头,然而坊间总是传闻A口的蔡司头“德味”,于是我们把它加入了横评。可以看到确实这个头并不怎么玄学,在盲评当中没有任何一个场景获得票数优胜,而隔壁尼康和佳能系统分别拿下2个和3个场景,可以说“法力”旗鼓相当。

细细看来的话,佳能5DsR+50mm f/1.2L这套系统在反差平衡和色彩表现方面有着独到的“魅力”,而尼康D810+58mm f/1.4G则在焦外表现上胜出,如果只在意“玄学”不在意素质的话,可以根据常拍摄的题材在上面两套系统当中进行选择。

硬素质方面,全开光圈下无论是转接还是搭配各自家的高像素机身均基本相当出入不大,中心佳能好一点,边缘索尼好一点,边角尼康好一点,但是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差异,和素质流标头也基本没什么可比性,差距太大。小光圈下尼康这套画质会好一些,但是买个玄学标头用小光圈——嗯,也不是不能用。


如果你常在弱光拍摄,其实佳能的大光圈(如果配合5D4或者1DX2会有更好的弱光能力)和索尼的防抖都对弱光性能有所助力,可以根据自己常拍的弱光题材(人像静物的话防抖好用,舞台扫街甚至银河的话还是要大光圈,哪怕只有半档)来进行选择。

实际上索尼用户还有一个选择,就是用Metabones IV之类的接环转接使用佳能50mm f/1.2L USM——这个组合相比用自家的A口镜头转接甚至会更合适,因为以A口的未来,买个50 1.4 ZA SSM砸在手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佳能镜头,EF和FE都可以用,流通性显然好得多。加上索尼A口这支镜头也并不怎么出众,所以我更推荐用索尼微单的“法师”转接佳能镜头。

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添加评论哦